影音類
書籍類
其他類
    您的位置:法寶禮請  >  書籍類  >  因果報應類

了凡四訓、太上感應篇、文昌帝君陰騭文、俞淨意公遇竈神記 四合刊(漢語拼音)

  • 編號
    CH15-005
  • 版次
    01
  • 規格
    25開 平裝(15*21公分)
  • 類別
    因果報應類
  • 庫存
    30
  • 簡介

    此書為《了凡四訓》、《太上感應篇》、《文昌帝君陰騭文》、《俞淨意公遇竈神記》這四本書的合刊,這四本書都是在發揚因果,提醒世人,行善戒惡、積功累德的重要性,是學佛者的入門,也是為人處事的基本圭臬。


    《了凡四訓》

    原名《訓子文》。是明朝袁了凡(1533年—1606年)寫給兒子的家訓,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本具名的善書,也是華人社會備受稱道的經典之作。

    清末民初,淨土宗十三祖 印光大師極力提倡,在印刷技術不發達的當時,其印量達數百萬冊之多,因而流通甚廣。

    老和尚學佛之初,深受是書之利益,認為是解救今世眾生劫難之不二法門,也是學佛之人入佛境界之大根大本,故而多次宣講,發明幽致,務令聽者,咸解其義,實行其事,改變命運,創造幸福美滿的人生。由此可知,是書雖不是佛經,學佛人應視作佛經尊重,作為學佛入門,深信因果之階梯。


    《太上感應篇》

    有「太上」二字,謂為老子所作,奕有謂本《抱樸子》而廣之。然不必究其為何人所作,只取其書所說之益,所謂不以人廢言也。聖人立法,因不必定取聖人所說為法,只取其益世道人心為事;以「感應」二字立名,感即是因,應即是果。其開端四句曰:「禍福無門,惟人自召。善惡之報,如影隨形。」發揚因果報應,為善得福、作惡得禍之理,甚簡且明。


    《文昌帝君陰騭文》

    文昌帝君累積的陰德無數,後人便託名文昌帝君編作勸善書陰騭文,又稱文昌帝君丹桂籍,簡稱陰騭文或丹桂籍,作者不詳,全文共計745個字,篇幅不長,其中作為標題的陰騭二字,原有暗中助益之意。尚書·洪範即有「惟天陰騭下民」,乃指上天在冥冥之中保祐百姓,其後凡是暗中行善而不欲人知,便稱「陰騭」,或叫「陰功」、「陰德」,而廣行陰騭或累積陰德之人,則能招致福祥報應,如同淮南子·人間所謂「有陰德者必有陽報,有隱行者必有昭名。」強調累積陰德對於招致福祥的積極作用。一如該文開篇,文昌帝君便自降言第17次轉世即為士大夫身,因經常「救人之難,濟人之急,憫人之孤,容人之過,廣行陰騭」,故而能夠上格穹蒼真正累積功德到一定的程度感動天地,因此以此勉勵世人如祂這樣存心,累積陰德,必能獲得上天賜福。


    《俞淨意公遇灶神記》

    江西有一位俞先生,名叫都,字良臣,多才博學—書念得很好,很有學問。『十八歲為諸生』,諸生就是秀才。『每試必高等』,可見他確實有聰明過人之處。

    就是因為以為自己才高八斗,雖奉行《文昌帝君陰騭文》,但也都是口行心不行,於是就造就了其悲慘的命運.........

    《俞淨意公遇灶神記》,這一篇是補充《了凡四訓》沒有說到的地方。都是於世道人心很有利益的好文章,我們同樣把它當做寶典來受持。讀過之後,自己更應當深深的反省、檢點。尤其是生活在現代的社會,必須認真修學,才能趨吉避凶,轉災禍為吉祥。